我是2011年7月10日正式进入第一家公司,到现在入行5年了。抛除假期,大体是1300工作日,按照每天8小时计算,10400小时。换句话说,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沉浸了一万小时了。大学时候,读到《异类》这本书,作者提到一个观点:要成为一个行业的顶尖高手,必须训练一万个小时以上。如此说来,我的时长已经达到这个门槛了,可是距离成为高手还有巨大差距。问题在哪里?
前段时间,订阅了得到专栏《吴军–硅谷来信》。吴军老师开篇就讲到了对“一万小时理论”的看法,对我的启发很大。下面就转述吴老师的观点。他认为,人们对一万小时理论有“四个误区”:
低水平重复一万小时。 如果你参加过高考,应该有这样的体会:只做简单题目,拿不了高分。我们在工作中,如果每天都是重复简单内容,从来不去承担有挑战的任务,那是很难提高自己能力的。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舒适区,人们喜欢待在舒适区,这是本能。但是,如果你想要脱颖而出,那就必须克服本能。当多数人屈从本能的时候,你克服本能,你就成为了成功的少数人。逃离舒适区,进入学习区,你的能力圈才能不断扩大,说白了,所谓进步就是换个姿势找罪受,学术界有个名词: 刻意练习, 用来描述这种行为。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,推荐你看本书: 《刻意练习》。
习惯性失败。 这一类人走了另一个极端,他们好高骛远,不注重学习,懒得总结教训,也没想过虚心向他人请教。这类人盲目推崇失败是成功之母,但是简单地重复失败,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。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,成功才是成功之母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,推荐你看看另一个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的文章1。
林黛玉式困境。 林黛玉极具才气。然而,她却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。她越是在自己小世界精进,越是对外界疏远。最后,贾府上下,只有宝玉能懂她了。很多人做事情,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耕作,不愿了解外界的信息。越是对自己的领域熟悉,越不愿关注外部世界,逐渐不能适应变化。封闭了自己,拒绝了世界。
狗熊掰棒子。 一万小时要产生累积效应,就像爬楼梯,每进一步,都是站在前一步基础上的。如果每做一件事都是从头再来,积累十万小时也没用。我们做一件事情,要尽可能地复用前一次的成果,要避免重复发明轮子。 这里我想详细说说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,56m叶片的灌注工艺,根部是仿照的50.2m型号,TE梁参考了37m的设置。第一支56m叶片。壳体A面TEUD区域,出现严重的干纱缺陷。解决方案来源于我曾处理的50.2m缺陷。有段时间,50.2m 壳体A面TEUD区域,大概在12m附近位置,连续出现小块干纱。当时调查原因,是因为CFM位置不对。合理的位置,是CFM与芯材区域部分重叠。因为芯材是树脂流动的高速路,CFM搭接芯材区域,可以把这些树脂引导到TEUD下方。打个比方,车辆要出高速,需要经过辅路引导。如果辅路与高速主干之间隔了一篇草地,那车辆就会全陷在泥泞里,前进缓慢。 回到56m具体问题,如果你看过56-001叶片A面干纱的缺陷照片,你会发现: 按照图纸设计,CFM根本接触不到芯材区域。树脂经过芯材,在TEUD下方,只能通过玻纤布传递,这就好比是汽车陷在庄稼地里。因为又过50.2m的经验,我的思路就明确了:CFM必须与芯材区域重叠。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: (1)CFM宽度不变,调整CFM位置; (2)调整CFM宽度,让CFM足够宽,可以接触到芯材区域。 权衡一下,方案二更方便,更可靠。拿定主意后,就是跟客户沟通,把方案解释给设计工程师,并详细解释这种方案的好处,因为有准备,很快就说服客户同意我的方案。如果没有在50.2m上处理过类似案例,积累了经验,就很难快速解决56m这个问题了。所以,明白为什么Deviation要有总结报告了吧。总结一句话:不要重复发明轮子。
看完吴军的文章,再反思自己的一万小时,恐怕这四个坑都没能避免,而且换是周期性地都跳一遍。所以,拧干掉进坑里的水分时间,我的工作时长,恐怕只有5000小时了。如何避免这四个坑,吴军老师教了**“三板斧”**。具体是什么呢?我建议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去订阅他的专栏看看。我就不当复读机了。
想想看吧,已经有一百万只猴子坐在一百万台打字机旁,可Usenet就是比不上莎士比亚。
Blair Houghton
失败不是成功之母,成功是成功之母 万维钢 – 精英日课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