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朱元璋的逆袭

朱元璋的逆袭

时势造英雄

如果没有那场旱蝗之灾持续太久,如果不是时疫加重灾情,凤阳朱家应该是个寻常农家。朱家老儿子,重八,大概会以农民身份结束一生。天命难测,元末的时代大潮,终于还是猛烈席卷这片平静了百年的土地。上天断绝了所有会让重八平凡度日的道路,朱重八,投身起义军,造反了。许多年后,昔日的农家少年,已经登基称帝,面对金陵城外的滔滔江水,“长河落日圆”,心中是何感慨? 按照<上帝的跳蚤>说法,倘若不是瘟疫,或许朱家不会遭受灭顶之灾,时也命也?

元末各路义军,经过激烈兼并,最终成规模,有实力的有三股势力: 陈友谅,张士诚,朱元璋。且看这三路豪杰能耐如何:

  1. 狠辣陈友谅: 陈友谅捕鱼出身,行事狠辣,有枭雄潜质,军事力量最强。然而此人气量狭小,无容人之量。
  2. 势利张士诚: 张士诚贩盐起家,坐拥江浙巨富。三巨头中,家底最富。然而,当陈友谅邀其共击朱元璋,他却偏安一隅,小富即安,不肯出兵。
  3. 谋略朱元璋: 三人当中,朱元璋实力最弱。陈友谅不可一世,先攻朱元璋,也是觉着先捏软柿子。然而,鄱阳湖大战,陈友谅惨败,以致最后飞矢穿颅而死。朱元璋虽然出身底层,正宗农民。但是,在建设队伍之初,就注意广纳贤才,每到一处首要事情,就是谦虚问贤。“广囤粮,缓称王"就是下徽州召耆儒朱升问时政得到的指点1。朱元璋之前,有众多草莽,然而终究虎头蛇尾。朱元璋能最终登顶称帝,关键的关键是解决知识分子问题。马上打天下,要真正得天下还得靠读书人。否则,乌合之众,逐利而聚,目光短浅,终究难成大事。

各路豪杰,朱元璋钱粮不是最多,兵马不是最盛。然而,智囊团确实最强的。而他本人,又又大致,人品气度远超陈张二人,有如刘邦之于项羽。他问鼎中原是迟早的事情。

本色皇帝

大凡穷苦出身的人,飞鸿腾达之后,对往昔艰难多避而不谈,极少涉及穷苦出身。往往会文过饰非,大吹大擂自己如何天生聪慧,年少志高。朱元璋在称帝之后,却不回避自己出身赤贫的过往。平日决策或教育儿孙,常常不忘谈及当年窘迫生活,看看洪武十一年的<御制皇陵碑>可窥一二。

铁腕政治

朱元璋对权力有极强的占有欲。这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系。李洁非先生在书中引述了两个故事:

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:“替田主看牛放羊,最会出主意闹着玩,别的同年纪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听他使唤。最常玩的游戏是装皇帝,你看,虽然光着脚,一身蓝布短衣裤全是窟窿补丁,破烂不堪,他却会把棕梠叶子撕成丝丝,扎在嘴上作胡须,找一块破水车板顶在头上算是平天冠,土堆上一坐,让孩子们一行行,一排排,必恭必敬,整整齐齐三跪九叩头,同声喊万岁。

第二个故事,讲的是成为孤儿后的他,在皇觉寺中的遭遇:“(寺里)个个都是长辈,是主人,就数他小、贱,他得低声下气,成天赔笑脸侍候。就连打水煮饭的长工,也还比小行童高一头,当他做二把手,支使着做这做那[…]

少年经历会影响一个人很久,甚至是一生的影响。在此处要特别引用李洁非先生的一段话:

我们也屡屡感到,权力越到底层,就看得越紧、用得越狠,绝不容人觊觎。这并不难解。对权力的过度珍惜,是与身处底层所得来和形成的更大的人身恐惧互为因果的。这种恐惧,令人一旦攫取了权力便会以近乎病态的方式捍卫之死守之。试想,当一个备受欺凌与屈辱的孤儿,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时候,能意味着什么?

中国君权专制,在明代臻于极致,是在朱元璋,这位明代开创者,手中完成封顶。朱元璋在位期间,多用重典,峻法严苛。历来论者,不乏有以“暴君”之名冠之者。然而,孟森先生在<明清史讲义>中有这样一段话:

太祖之好用峻法,于约束勋贵官吏极严,实未尝滥及平民,且多惟恐虐民。

对于居庙堂之高的文武百官,朱元璋的这位皇帝,如同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高悬头顶。按照李洁非先生的观点,这种铁腕高压政策,可坐收一石数鸟之效。原文讲的清楚,摘录如下:

  1. 澄清吏风;
  2. 发泄旧怨;
  3. 收聚民心;
  4. 抬升帝威;
  5. 杀鸡儆猴。 朱元璋对权力极尽维护,不惜大肆屠戮当年共患难的“创业兄弟”。功臣集团尽没,朱元璋自认为后世子孙可高枕无忧了。然而,物极必反,朝中能臣尽去,后来燕王朱棣发难,建文帝朝中无将帅可用。

制度遗产

  1. 经济政策: 重农抑商,朱元璋农民出身,对农业重视近乎病态。
  2. 政治方针:
    • 取消相权,所有政策的决定权全部收归皇帝,可以说集一切权力于君主。
    • 藩王之国,拱卫君王.

分封还是集中,这是个问题。分封的坏处,汉景帝“七国之乱“,西晋“八王之乱”教训惨烈。后来朝代,多汲取前车之鉴,分封极少。朱元璋面对这个问题,也是踌躇再三。最终,还是决定分封藩王于各地,以拱卫京师。大概时他自信自己的言传身教,认为老朱家不会出现兄弟反目,骨肉相残的局面。然而,帝位的诱惑,权力的欲望,是骨肉亲情能束缚住的吗?帝王家岂是寻常百姓一般。

  1. 文化政策: 朱元璋泥腿子出身,夺天下时对读书人倚重,待到坐稳天下,他本能防范读书人。所以,对于孟子的“民贵君轻”论调,必然极端反感。看到这点,他删改孟子言论,兴“文字狱”,打压读书人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。

独夫?民贼?

朱元璋出身赤贫,最终君临天下;读书不多,却能统御天下英才。在通往权力集中的道路上,少年玩伴,救命恩人,生死兄弟,骨贤臣,一概碾压。最终成为“独夫”,然而权力斗争,株连甚广,却极少殃及平民。所以朱元璋“独夫”可称,却非民贼。 然而,个人自律岂能客服制度之恶?绝对的权力,必然邪恶。古今一体,哪有例外?


  1. 李洁非. “龙床——明六帝纪(修订版) (李洁非明史书系)”。 ↩︎
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